信息摘要:
一、现象描述在污水处理厂除磷过程近期运行过程中发现,使用聚合氯化铝(PAC)作为絮凝剂时,二次沉淀池及后续处理单元表面漂浮大量黄色泡沫。泡沫…
在污水处理厂除磷过程近期运行过程中发现,使用聚合氯化铝(PAC)作为絮凝剂时,二次沉淀池及后续处理单元表面漂浮大量黄色泡沫。泡沫粘稠,颜色为淡黄色至深黄色。部分区域泡沫堆积高度超过10cm,影响出水水质观察和设备正常运行。据初步分析,这一现象与PAC的用量、水质特征、工艺条件等密切相关。
过量剂量导致胶体重新稳定:当PAC剂量超过最佳絮凝剂量时,水中的胶体颗粒由于过度的电荷中和而重新形成带负电荷的稳定体系,导致细颗粒悬浮并附着在气泡上形成泡沫。
PH效应:PAC水解反应对pH敏感,当原水pH值较低(<6.5)时,Al³+未完全水解,生成大量单核羟基络合物,易与水中有机物结合形成泡沫;当pH值较高(>8.5)时,Al(OH)≮胶体的溶解度增加,絮凝效果降低,残留的PAC可能促进泡沫的形成。
混合强度不足:混合阶段混合不足导致PAC与水接触不均匀,导致局部PAC浓度过高,形成局部胶体不稳定。
有机物含量高:原水中溶解的有机物(如腐植酸、蛋白质)与PAC反应形成难熔有机金属配合物,表面活性强,易吸收气泡形成泡沫。
含磷废水的特点:一些工业废水(如电镀和食品加工)含有磷物质,与PAC反应形成不溶性磷酸盐沉淀。但是,如果沉淀不完全,小颗粒会随着水流漂浮起来并附着气泡。
微生物代谢产物:活性污泥体系中微生物代谢产生的胞外聚合物(EPS)与PAC结合后可能增强泡沫的稳定性。
盐度和杂质含量:碱度低的PAC水解速率慢,絮凝效果差;如果PAC含有Fe²+、Mn²+等杂质离子,则可能会催化有色泡沫的产生。
储存和溶解问题:当PAC受阻、结块或溶解不充分时,加药后容易形成局部高浓度区,导致胶体再稳定和产生泡沫。
黄色泡沫现象主要是由于PAC添加过多、水中有机物含量高、工艺控制不当等原因引起的。通过调整加药参数、优化作条件、改进产品管理等方式,有效控制了泡沫问题,出水水质稳定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