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氯化铝(PAC)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其作用效果及限制如下:
一、作用原理
电荷中和作用:PAC作为阳离子高分子聚合物,可通过正电荷与带负电的重金属离子结合,形成复合物并促进沉淀。
吸附与絮凝:其表面的活性位点可吸附重金属离子,并通过“吸附架桥”作用形成大絮团,便于后续沉淀或过滤。
协同净化:PAC与其他悬浮物或有机物结合时,可包裹重金属离子并加速其去除。
二、处理效果
适用重金属种类对铜、锌、镉、铅等常见重金属的去除率可达90%以上。对砷、汞等毒性较强的重金属也有显著效果。
效率影响因素pH值:最佳处理pH范围较宽(通常为5-9),但需根据具体重金属类型调整。
浓度与类型:高浓度重金属或特定形态(如络合态)可能降低PAC的去除效率。
三、应用限制
部分重金属盐类(如某些溶解态或稳定络合物)无法与PAC充分反应,需结合其他药剂(如螯合剂、氧化剂)进行深度处理。
工艺优化需求需根据废水特性(如重金属种类、浓度、pH)调整PAC投加量及类型。过量使用可能增加成本,甚至影响后续处理流程。
四、实际应用场景
工业废水:广泛应用于电镀、金属加工、酸洗等含重金属废水的预处理。
饮用水处理:在安全剂量下可用于去除原水中的微量重金属,保障水质安全。
总结:聚合氯化铝对重金属的去除效果显著,尤其适用于非络合态重金属离子的初步净化。但实际应用中需结合水质特性优化工艺,必要时辅以其他处理手段以实现完全去除。